築基
儒家
朱熹常說:「持敬當以靜為主,須於不做工夫時頻頻體察,久則自熟。若覺言語多,便須簡默;意志疏闊,則加細密;輕浮淺易,便須深沉重厚。」
又說:「人能存得敬,則是心湛然,天理燦然,無一分著力處,亦無一分不著力處。」
並說:「敬非是塊然兀坐,耳無所聞,目無所見,心無所思,然後謂之敬。只是有所畏謹,不敢放縱,如此則身心收斂,如有所畏,常常如此,氣象自別。」可見其平居氣象,不斷靜中體察,而達居敬的境界。
佛門
淨土法門 由念佛入手
蓋念佛者 從有念以達無念之不二法門也
念時不可出聲 僅心中默念「阿彌陀佛」聖號而已
手抱丹田 念於斯 觀於斯、聽於斯 息於斯 四者合一
始可築基完成
但不隨妄念
祗住一緣 久久自熟
換言之:視妄念亂心 如賓客往來
我但專作一主 不迎不拒 漸漸可止
唯將止時 自心忽又覺此止境 卽又起妄 再復去妄 妄去又止
如此周旋 終難止矣....
須不作修止修定之想 / 「不依心 不依身 不依亦不依」
禪宗「開悟」可分爲二:
一理悟 卽明理也 二證悟 卽見性也。
六祖大師云:「不思善,不思惡,正與麼時,那個是明上座本來面目
「見性」
佛、道謂之「眞種」或曰「天心」 或曰「活子」
純是先天境界 不假人爲。
意志堅强之人
用意志克制 亦能祛除雜念 以至於止水湛然之境地
雖然 此猶不得謂之「見性」
蓋禪宗大師 斥此爲「死水」 爲頑空
謂眞正見性 非經過大死一番不可
大死並非真死 .
道書上所謂「純陰之下 一陽來復」 「月出西南是坤位」
「先天一炁. 從虛無中來」是也
仙真至要有言:「修訣須修無為訣,用法須用自然法;竊機須竊造化機,盜氣須盜天地氣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