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1.請問老師道功與武術傳承自哪個系統,

這些系統的特色為何?

 

古傳-九脈隱真

今傳第七代不文不武,不入流….

古少林穹耶一系

古崑崙雪山脈一系
楊太傳承自楊守中嫡系

陳太傳承自陳發科嫡系
 

 

2.老師所學的武術有甚麼兵器的訓練呢?

與外界有甚麼不同之處?

 

學習劍仙一脈-陰陽劍穴譜。

特色為較一般的中國劍重三倍以上,達到兩千八百克。
 

3.拳架或兵器套路是否有特定的鍛鍊目的?

 

拳架則無套路,

太極八仙架 在八仙桌底下穿行的低架練習,用於練習身體靈活與協調性。

醉八心意把樁 古少林傳之醉八仙心意把,用於磨練身體特定部位,也是為了勁力的鍛鍊。

天地日月扇手

獸影十二神巧

千字雷手

缺拐二形腿

 

4.可否示範拳術與兵器的應用?

紀錄方面,如蒙允許,也希望能錄影。

  • 當天演示拳術技法
    • 腿的用法: 踢膝彎、鍬鏟、勾跌、斧刃的刮法、踩腳板、入身
    • 串聯技法
      1. 晃架子>打中段>抹眉手>金剛搗錐
      2. 摟手>龍入虎門>踢膝彎>抹眉>變勁按倒
      3. 虎門直闖>龍門入身>勾拍後腦>起膝
      4. 占洪門>踩腳>起肘>逆手撥肩窩
      5. 占虎門>束身換勁>側面拉動>掌肘背拳連打
      6. 占洪門>勁力脫開手直入>遇阻礙時身型已入>納手別倒
      7. 刀型合盤手
      8. >>虎抱頭(不完全相同)摔倒
      9. 踢膝蓋>入身>托肘>變門托下巴摔倒

      10.  
    • 手的技法:托、刁、頂肘、捲、履、別、抹、按、勾、貫拳、直拳、插錘、橫拳
       
  • 拳術概念
    • 手不空回
    • 發動的長度
    • 三盤的修行
    • 摔跌的辨別
    • 形意的鑽勁
    • 試勁的方法單手、雙手
    • 圈的概念與運作
    • 拳法要分陰陽
    • 勁力的流動與變化


 

5.可否說明呼吸與身體操作的連動性?

自己實驗不同的呼吸方式時,似乎身體的不同

部位肌肉能被充實或被牽引,請問老師能否較有體系的說明這個問題


這個運作方式應當連合一體來操作,而非單獨操作(示範)。並可融入於前述概念之中。
 

6.關於手型與氣的應用的關係,能否加以說明呢?

修行系統有的稱為手印、結印、劍印等等,實際上我們在練功的時候

也發現掌指放到某一角度會有氣沉、氣提、鼓出的效果,但是自己摸

索畢竟都是盲人摸象,難以見全豹,可否請老師較為完整的說明呢?


這跟手指的六道經脈有關,拇指少商領手太陰肺經,食指商陽領手陽明大腸經,中指中衝領手厥陰心包經,無名指關衝領手少陽三焦經,小指則有兩條,少澤領手少陰心經,少衝領手太陽小腸經。手指的曲伸,則會調動不同經脈,所以氣血會有不同的感受。實際使用時(示範),以同樣一拳,調動不同經脈,打出的勁路,作用都不相同。
 

7.對摔時假如對方有結構,也有一定的聽力,會出現雙方互頂的情況

請問應該如何有效解開這個局面呢?


搶的是形勢不是把位,連形勢都頂就沒有爭取,譬如你做全防禦頂進來,我這樣(示範),你還是得倒。
 

8.擒拿當中假如對方有一定的放鬆跟聽力,似乎最後都只能切換成打

靠摔來破勢,有沒有其它選擇呢?(即以擒拿結束的選擇)


如前所述,本門的技法是以沾黏捕跌為主,是拿型搶勢不是搶把封鎖關節。
 

9.反過來說在對摔或打的過程中,應該如何取得擒拿的機會呢?

目前只被只導過打背拳讓對方隔擋,然後取關節,有招就有破

光學招只是一部份,還是想聽老師講完整的觀念


同前答
 

10.擒捉手腕時候,假如對方手較粗且流汗濕滑,是否只能放棄這個關節?

再者看很多比賽是光上身的,比賽前選手熱身都以經佈滿薄汗,

開打數分鐘後上半身都是汗,這時候擒拿是否就無法施展,只能考慮打摔技術呢?


擒拿的目的不是為了拆對方一個關節控制對方哪個關節,而是要控制對方,籠罩對方,破壞對方的平衡,取得整個型勢,所謂的身拿,所以即使流汗還是可以擒拿(示範),不單單專注於哪個攻擊方式或攻擊點而已。
 

11.可否請老師說明正確的打穴扣穴在擒拿中的做法?

我們自己盲修瞎練 覺得自己的手指跟關節有少許強化

不只要確認扣到了正確的位置就不容易,

即使僥倖抓到了,往往發現肌肉好厚要給出讓對方足夠疼痛的壓力

實在很難,對方客氣的讓你按摩按摩面不改色,不客氣的一抖手就沒了

 

硬拿硬扣只是外力,只要能透入對方身體,不需很大力量的打擊,對方都無法承受(示範),擒拿也是如此(另一示範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佛爺的古崑崙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